信息来源: 美好中冶 信息提供日期:2022-10-12 浏览:796
产业布局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一冶因钢铁而生,长期立足冶金建设,形成了专业覆盖广、技术实力强的独特优势。面对新时期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磅礴之势,中国一冶决心告别“轻车熟路”,谋求转型发展,提出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主业,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企业向非冶金领域转型。自2012年起,相继建成了武汉机场二通道、长丰大道、青山江滩综合整治、东湖绿道等一批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经过数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到2015年,冶金业务和非冶金业务占比已由“8:2”转变为“1:9”,成功实现业务转型。
武汉市武青堤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
从2015年开始,中国一冶开始向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力,把重心放在市政基础设施、公路桥梁、水环境治理、片区开发等领域。通过对多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实现了从单一施工总承包,向“投建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商的转型,企业规模迅速做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逐步迈向中高端。经过数年耕耘,在基建业务领域打造了数个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水环境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已成为优势业务,高速公路业务正异军突起。初步实现了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品牌”的转变。
武汉至大悟高速项目
资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敲门砖。十年来,中国一冶以资质升级为切入点,持续加强专业施工及管理核心能力建设,提前做好专业资质取证及升级工作,积极围绕自身专业特长,集中资源拓展市场。2014年取得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15年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16年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19年取得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中国一冶不仅成为中冶集团首家、全国第18家“四特级”资质企业,更实现了对主要施工领域的“特级资质全覆盖”。
市场业绩与企业资质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扎实的业绩是取得资质的基础;丰富的资质也将在企业市场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自2014年起,年度新签合同额以每年百亿元增幅,接连迈上200亿、300亿、400亿、500亿、600亿、700亿直至千亿元台阶,市场营销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
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跃上新台阶
市场营销跨越千亿大关,标志着中国一冶经营发展再上新台阶。2022年1月9日,宜昌市举行2022年1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暨高铁生态城建设开工活动。投资过百亿的仅有两个,中国一冶承建的宜昌高铁生态城项目是其中之一。未来,该项目将为发展地区经济、健全宜昌市现代城市公共服务、促进生态保护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光谷生态大走廊、鄂州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综合整治工程、肇庆砚阳调洪湖综合水系整治工程、鲁南高铁菏泽东站广场综合体......全国范围内崛起一批由中国一冶承建的“城市地标”。凭借在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片区开发、公路工程、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积累的丰富投资建设经验,中国一冶擦亮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建造运营商、以冶建为基础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的新名片。
菏泽东站广场综合体项目
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在新基建浪潮中加快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中国一冶坚持在“稳”的基础上加快“进”的步伐,围绕非钢领域三大品牌目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环境治理、产业园区等领域开拓力度,深化与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设计+投资+建造+运营”模式开拓高端市场,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稳,千方百计实现市场大开发、大突破。
从2015年开始,中国一冶建立起统一的项目管理标准、规范及流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管理全流程标准化模式。从率先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到编制房建、市政、水系、公路、冶金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和图册,在横向上实现了对所有在建项目的全覆盖,纵向上实现了对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全覆盖。标准化的推行既提升了项目的形象外观,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
在推进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冶始终以“创精品、树品牌、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增强主业品牌竞争力”为目标,外拓市场、内抓管理,不断提升项目履约能力。推进项目管控主平台建设,建立了“项目小前端+总部大后台”的管控体系,完成了五项关键要素总部集中管控,实现了项目管控“六个升级”,明确了总部、二级单位、项目部的权责利和职能定位,大大增强总部对项目的管控力、支撑力,项目管理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
创新活力和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
向市场要效益,既要有拼搏勇气,更要有硬核实力。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升,从贴身服务施工生产到推动施工向绿色、高端转型,中国一冶把技术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通过增强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不断规范创新成果管理手段,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企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企业效率效益获得“双提升”。2021年9月8日,中国一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耐火泥浆加热永久线变化率试验方法》正式发布实施,充分彰显了中国一冶在耐火材料领域国际标准制订工作的领先地位,也为我国冶金工程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
武钢冷轧镀锡板生产线工程
中国一冶构建起从集团到子企业再到员工的三级联动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各类专利源源不断涌现,助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打响品牌。2022年6月,由中国一冶牵头研发的“人水和谐多功能城市生态堤岸建造关键技术”通过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评价,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增强型海绵城市广场雨水利用”“景观桥钢箱拱分节段制作达到整体预装精度的制作方法”等一批脱胎于施工现场的专利技术,助力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斩获各类专利大赛荣誉,擦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张“国字号”招牌。
中国一冶始终坚持以创优为龙头,以质量强品牌,更大力度落实“创优全覆盖”。把创优策划作为项目的重点工作来实施,推行创优标准化,加强创优过程中的督促和检查,通过创鲁班奖、国优奖等树立企业品牌,树立起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良好品牌形象,打造开拓市场的“金钥匙”。十年来,共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9项以及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新加坡总统设计奖、国际建筑奖、C40城市奖等一系列顶尖殊荣。
武汉环东湖绿道工程
保证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要求。多年来,中国一冶各条战线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深化“放管服”,加强集团化管控,努力推动企业从粗放式扩张走向精细化运营,加快推进全生产要素提档升级。面对当前新一轮基建业务发展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的深厚优势,使基础设施业务布局更合理、专业更突出,优势更优、强项更强。在与自身要素资源相匹配的前提下,稳健做大规模,坚持高质量主线,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控能力、资源保障能力、项目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品牌影响能力,奋力开创效益好、质量优、动力足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双促双进
多年来,中国一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企业发展,以党建经营深度融合促进强基固本,以建强干部人才队伍激发组织活力,着力打造“五个党建”新引擎,助推“五个一冶”建设:以“领航党建”为“强盛一冶”提供组织保证,以“先锋党建”为“创新一冶”塑造精神内核,以“活力党建”为“奋进一冶”注入强劲动力,以“务实党建”为“文明一冶”凝聚强大合力,以“为民党建”为“幸福一冶”创造良好环境。
湖北鄂州雷山医院及樊口方舱隔离点项目
2020年,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一冶在危急关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逆行出征,5000多名一冶将士昼夜不息、舍身鏖战,独立建成鄂州雷山医院,火速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抢建8个方舱医院、改造10余个定点医院、封闭141个社区,圆满完成了各项防疫应急工程建设任务,累计提供床位超过一万张。作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冶人在这场战疫中生动演绎了以分钟为单位的生死竞速,化作了一曲浩荡云天的战“疫”长歌 。
荆门应急储备中心项目
哪里任务重、哪里困难大,哪里就有中国一冶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扎实有效的工作。2016年武汉防洪抗涝,2018年武汉融雪除冰,2020年湖北抗击疫情,2021年郑州暴雨抢险……一冶人始终秉承着一份“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朴素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永远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中国一冶党员突击队成员奋战在抗疫一线
近年来,中国一冶相继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中国一冶员工赵宗合、南足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吴春桥荣膺中华技能大奖,祝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十年来,中国一冶14个单位获得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31个集体被授予全国、省、市工人先锋号,25人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称号,42人获得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65人(次)获得全国和省部级技术能手、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称号。2020年,中国一冶及交通公司等5家单位荣获国资委及省市区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荣誉共18项,15人(次)获得全国、国资委中央企业及省市抗疫先进个人荣誉。
中国一冶承建的重大工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一冶将继续持“昂扬之态”、葆“奋进之姿”、赴“时代之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永远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顶梁柱”“压舱石”,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佳绩,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强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