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欢迎您访问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业协会官网

行业新闻

从总理报告读出“深圳作为”

信息来源: 深政观察微信公众号  信息提供日期:2021-03-08   浏览:711

3月5日开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增速“6%以上”的预期目标,彰显出了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自信和担当。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作为一份“开局之年”的报告,不仅部署当年,还展望“十四五”,报告中很多重要谋篇布局,深圳不仅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深圳作为建设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小政从报告中读出了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从总理报告读出“深圳作为”

1 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概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中,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被放在首位。

深圳是较早提出质量发展理念的城市。作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经济总量接近3万亿级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当前正处于高位过坎的重要关头,所有的“危”都源自发展质量不高,所有的“机”都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抓住。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个“新”正是深圳谋划“十四五”的背景板,深圳市委全会已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上下都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高效率、高效益、高品质,奋力跑出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由此可见,深圳的“十四五”正是一个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十四五”,是一个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好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十四五”。

2 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报告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是未来5年重点任务。“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2021年的重点工作。

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十四五”时期,深圳的改革重点领域包括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等,今年深圳要强力推动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落地见效,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结合报告不难发现,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圳继续探路、破冰,综合改革试点就是国家给深圳的一把“破冰锤”。

在诸多改革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等,很多改革深圳已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深圳已在全国率先大规模推进电子证照“主动化、智能化”共享应用,各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

从总理报告读出“深圳作为”

3 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在报告中着墨颇多,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让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等。

小政注意到,此前国家相关规划中提出,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其中涉及航空、深海、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等等。

而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就包括前瞻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氢燃料电池、增材制造、微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创新领域,与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方向紧密对接。深圳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市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正通过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这正是深圳的强项。

深圳创新已形成了“6个90%”的独特现象(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深企创新“规模效应”已日渐显现。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是这一现象的最基本逻辑。

报告中提出“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对于激励深企持续投入创新是极大利好。

4 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报告提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近年来,深圳以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为总牵引,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精准推进强链、补链、连链、延链,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上攻坚,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活力。

据小政了解,深圳目前已系统梳理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显示(8K)、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条产业链,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加强重点项目引入和培育。特别是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加强链式服务,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

5 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因应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报告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深圳毗邻港澳,链接世界、辐射内陆,枢纽功能强、产业配套全、营商环境优、市场潜力大,是“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节点,也是贯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在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亦大有可为,深圳应充分发挥链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战略支点。

从总理报告读出“深圳作为”

6 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今年也不例外。从2017年的“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2018年的“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到2019年的“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 2020年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到今年的“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对大湾区的表述一年一个新变化的背后,是大湾区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的建设实绩。

2021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年。按照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将是大湾区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的“验收年”,一个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明年要基本形成。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责任重大。为此深圳每年制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就是要每年都有一批务实抓手,每年都能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也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今,“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正在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越来越多地成为新的经济区域划分方式。

“深圳都市圈”建设去年开始浮出水面,深圳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将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

7 对企业继续减税,对民生继续增支

报告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各级政府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经过疫情影响,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报告提出,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等,提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时,要求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务必”两字一字千金,背后是政府的决心,提升的是企业的信心。这对于深圳企业、尤其是占深圳企业总数超过九成的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无疑也是及时、“解渴”、定心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承诺,对应的是报告中对今年和5年各项民生事业的详尽安排,这一增一减之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要义。

去年,深圳出台实施“惠企16条”“稳增长66条”“千百亿稳增长行动”等举措,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让利约1100亿元,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市场主体也用脚投票, 2020年深圳全市登记企业增长9.3%,新登记企业32.87万户。

深圳今年的民生清单也很丰富,围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民生七有”目标,深圳要掀起民生领域建设“四大热潮”——基础学位建设热潮,高水平医院建设热潮,住房建设热潮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热潮。这些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重大民生实事,正让市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从总理报告读出“深圳作为”

除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还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小政梳理发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多处涉及深圳,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赋予了深圳更多新任务和新机遇,其中重要的信息包括——

1、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要以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规划纲要草案专题设置“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节,明确了重点任务。如“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 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章节中,还专门附上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图,包括已经建成的广深港高铁,在建的赣深高铁、深茂铁路和深汕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以及规划中的深惠、深莞、深大等城际铁路。

2、建设“两个中心”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未来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在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节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3、推进前海、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4、建设盐田港东区等集装箱码头,实施深圳等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使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多处涉及到深圳,比如5G网络规模化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长深高速公路拥堵段扩容改造、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工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写入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设“深圳盐田港东区等集装箱码头”,“实施深圳等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